“最好的作风,就是踏踏实实干事”,连日来,中央政治局“改进工作作风、密切联系群众”八项措施,引起广大群众的强烈共鸣和热切关注。下一步,就要看各级领导干部如何拿出行动、改出成效。
八项举措,用一个字概括,就是“实”。调研须扎实、活动要踏实,会议求实效、文件讲实际。中央领导从点滴入手、从具体事做起,以身作则率先垂范。各级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,也要从实际出发,从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着手,制定改进作风的路线图。
作风的改进,最终体现在实干上。如果下基层蜻蜓点水,搞调研走马观花,抓不到真问题、摸不清真情况,怎么领导科学发展?开会讲话写文章,空话套话连篇,除了制造文山会海,谈何求真务实?人的精力是有限的,形式上顾得多了,抓实质问题的时间就少了;面子上想得多了,解决实际困难的动力就少了。一切从实际出发,不图虚名、不务虚功,才能真正用心想事、用心谋事、用心干事、用心成事。
抓作风建设,说到底是为了更好地工作。实践证明,搞花架子、下表面功夫、做官样文章,不可能为地方求得发展、为群众谋得利益。一切问题要在实干中才能解决,一切发展要在实干中才能推进。
中国的发展处于关键阶段,实现全面小康,完成复兴伟业,托举中国梦想,全靠真抓实干。人民群众不仅看你怎么说,更看你怎么做。目标再崇高,蓝图再美好,不实干苦干,只能是空头政治,令人生厌、遭人反感,长此以往,损害党的威信,贻误事业发展。各级领导干部要深刻认识到,讲排场的官僚主义、走过场的形式主义,是对党和人民事业不负责任。去掉华而不实的“虚”,扫除弄虚作假的“浮”,以良好的党风带动政风民风,才能不负群众信任,不负历史期待。
实干兴邦,从改进作风起。
人民日报评论员:求真务实 取信于民
“以良好党风带动政风民风,真正赢得群众信任和拥护”。中央政治局“改进工作作风、密切联系群众”八项措施,贯穿一个鲜明的主题,求真务实;围绕一个不变的核心,人民群众。
人民群众是最讲究实际的。听其言,观其行。人们不仅从党章文件中评判党的宗旨,更从领导干部言行中体会党的作风。在这个意义上,如果重形式轻内容,重口号轻行动,把表面文章当门面,把轰动效应当政绩,好大喜功、投机取巧,如何服务群众,怎能够取信于民?
当前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一些问题,往往都与一些领导干部作风不正有关。群众最盼望、最拥护的是求真务实、真抓实干、解决问题,最不满意、最有意见的是华而不实、弄虚作假、“耍嘴皮子”。想赢得群众信任和拥护,就必须在工作中讲实话、办实事、求实效。
打铁还需自身硬。身处新的历史方位,无论是搞改革还是谋发展,我们党拥有的条件和手段都比过去丰富,但面临的风险和考验也更加严峻。改革创新、攻坚克难,靠的是党和亿万人民群众的团结奋斗。领导干部作风好,才会对外有吸引力、对内有凝聚力、对下有号召力;领导干部作风差,不仅损害自身形象,也会降低党的威信,导致干部脱离群众,群众疏远干部,何谈增强血肉联系、凝聚党心民心?
“天下事,以实则治,以文则不治”。当年,毛泽东在延安宴请华侨领袖陈嘉庚,席上只有战士们自己种的蔬菜和邻居送来的一只母鸡。在重庆,蒋介石请陈嘉庚吃饭,一顿饭就花了八百大洋。从两顿饭的差别,陈嘉庚得出了“国民党蒋政府必败,延安共产党必胜”的判断。这件事虽然过去了许多年,但仍值得今天的人们深长思之。经验表明,以艰苦奋斗、求真务实的作风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,我们党一定能顺民意、得民心,在克服种种困难中,不断开启中国道路的新征程。